專訪 | 博世智能出行集團中國區董事會首任總裁王偉良:老將引領新傳奇,百年博世迎來最大變革
2024年1月29日,博世在安徽廣德舉辦了第九屆智能出行創新體驗日活動,本屆活動的主題為“共塑智能出行新時代”。現場展示的博世車輛運動智控系統、泊車軟件解決方案、獨立式熱管理系統和電驅系統讓人感受到了博世在面對電動化、智能化趨勢時的決心與底氣。
除了充滿科技感的展品之外,博世全新的組織架構調整也正式“浮出水面”——2024年1月1日起,博世汽車與智能交通技術業務在重組后正式定名為“博世智能出行集團”。這一重組是這家有著138年歷史的傳奇公司迄今為止最大的結構性變革。此次,新的董事會成員也悉數亮相現場。全新的組織架構、全新的領導層、全新的愿景以及全新的使命,似乎更是一種“宣誓”,昭示著博世應對汽車行業新變局的信心與勇氣。《中國汽車報》記者在活動現場對博世智能出行集團中國區董事會總裁王偉良進行了一次專訪。
《中國汽車報》:我們了解到,您在博世體系內耕耘多年,此前擔任博世動力總成中國區總裁。我們關心您來到了新的崗位,有哪些新挑戰?
王偉良:對于我個人而言,這是一個巨大的跨越。記得我在接手博世動力的時候,業務規模大約37億元人民幣左右,發展到最近,(博世動力業務規模)接近300億元,員工規模也發展到5000名左右。而博世智能出行集團在中國的業務規模超過1000億元人民幣,員工數量超過3.5萬人。如何讓我們的業務做得更好,讓我們的人才能夠得到更好的發展,這對我個人而言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從組織角度來看。我們正在擁抱著汽車產業的轉型時刻。國內的汽車行業變化“一日千里”。中國連續多年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造車新勢力不斷涌現,很多品牌脫穎而出。在智能化的下半場,我們也觀察到各家整車企業奮勇向前,從智能座艙到智能駕駛不斷推陳出新。對于博世而言,我們察覺到汽車行業的深刻變革,基于我們對汽車行業的深刻理解,關于變革的方向,我們進行了很長時間的推演和論證,而新的組織架構開始運作,也代表了我們對未來有了清晰的規劃。“謀定而后動”,我們的挑戰是如何提升自己的轉型速度。我們堅持三條原則“以客戶為中心、以創新為核心、為客戶創造價值為根本”,這就需要培養更多原創性的工程技術人員,打造出更多能夠為用戶創造價值的技術、解決方案。
《中國汽車報》:博世智能出行集團運行至今,此前各業務板塊的融合情況如何?
王偉良:博世在中國深耕多年,我們各個事業部的基本戰略和運行是非常良好的。因此作為董事會我們有很清醒的認識。我們的方向不是去改變現有的成功部分,而是聚焦那些薄弱環節,并成為變革者。我們董事會也對自己有新的要求:“更快、更好”。更快,就是要更快推動我們的業務創新、更快推動產品研發、更快推動對客戶的服務。更好,就是要更好地為客戶服務,更好地為中國汽車工業由大到強,提供更強大的賦能。以更微觀一些的層面來舉例,首先是注重平衡性。例如智能駕駛領域,從低階到高階,市場的需求是千差萬別的,對成本的接受度也有巨大差異。我們需要平衡不同技術路線之間遠景與迭代的關系。其次,我們會更加注重基礎性的領域。例如整車運動控制,我們會努力推進全域的軟硬件融合。第三,我們會以汽車軟件、操作系統為抓手,結合整車企業的需求,幫助行業邁入智能化的算力時代。
《中國汽車報》:2023年,我國汽車出口再創歷史新高。我們也觀察到越來越多的中國品牌“出海”。博世智能出行將如何幫助這些中國OEM?
王偉良:我認為我們將能夠從三個方面幫助中國的整車企業。第一個層面是單純從技術角度來看,博世擁有全棧式的軟硬件能力以及在全球汽車市場所積累的經驗,能夠與客戶一起探討不同國家、不同地區的政策法規、測試標準、技術要求,找到最適合客戶的解決方案。其次,我們能夠在客戶海外建廠的過程當中提供相當多的幫助。我國汽車出口業務體量近一步擴大,要‘穩得住’,更要‘上得去’,因此未來在當地設廠勢在必行。而博世工廠是全球化布局的,我們有非常豐富的制造經驗可以與客戶分享。第三,我們遍布全球的網絡,能夠幫助國內的客戶解決售后問題。
《中國汽車報》:我們發現汽車芯片在近年來遭遇供給波動及其他因素影響后,國產化替代如火如荼。博世如何看待整車企業的這種芯片國產化替代浪潮?如何幫助整車企業實現?
王偉良:我堅定地認為我國的半導體技術會不可阻擋地成熟起來,這個趨勢是一定的。也因此,我們博世很早就成立了專門的小組,來支持客戶進行芯片本地化。我們博世華域的產品中已經有應用國產芯片的成功案例。
更進一步來看,我們國家有巨大的市場,這是國產化芯片必然能夠發展起來的優勢之一。博世在其中一定要發揮自己的作用,以博世專業的經驗,幫助整車企業驗證國產芯片,共同助推國產化芯片的不斷成熟、上車。這個工作我們已經在做,還會繼續做下去。
《中國汽車報》:我們關注到國內商用車行業有非常強的電動化潛力和動力。您如何看待我國商用車的電動化前景?不同技術路線之間,博世是否會有傾向性?
王偉良:關于商用車的電動化一定是圍繞著節能、減碳、可持續等宏觀方向展開、推進的。博世對技術路線并沒有傾向性。如果說有偏好,那么博世一定偏向不同應用場景下效率最優的方案。
同時,我們在非常廣泛的領域內進行布局。圍繞電動化,我們聚焦電驅動、電控系統;內燃機方面,我們追求更高效率,這當然包括混動等形式在內;同時我們也對清潔能源進行了儲備。在這些領域中,博世都是當之無愧的賦能者。
我想額外提一下的是氫能。氫燃料電池的技術特點與商用車(干線物流)的場景特點匹配度非常高:運行里程長、功率密度要求高、基礎設施相對固定。我們對氫能的前景也非常樂觀,在無錫、重慶都有與FCEV(燃料電池車)相關的項目。同時,我們在產品的研發設計中,并不是以國家補貼為“指揮棒”。我們是以客戶的需求為導向,聚焦產品競爭力。根據我們的推算,如果我們的(氫燃料電池)系統成本降低以及氫燃料價格的下降幅度達到預期,那么FCEV路線的商用車TCO(總擁有成本)將會顯示出比傳統柴油內燃機車輛更大的優勢。也基于此,我們希望行業盡快打通試點城市的孤島,并審慎出臺補貼政策,以共同促進產業發展。